土木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院长说:
土木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一个学院,目前设有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智能建造4个本科专业。
学院发展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结合行业特点和学校实际,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教育为主线,培养安心基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教师爱岗敬业,专业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能力强,学高身正。在这里,你会感受到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浓郁学术氛围,感受到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感受到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气息,学院会为你们提供展翅翱翔的广阔天空,也期待你们能给土木学院增添勃勃生机,带来无限希望。
——徐亮 (教授,土木工程学院 院长)
一、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是长春工程学院下设的二级教学单位,设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智能建造四个本科专业,学院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授权点。
土木工程专业源自于1951年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 学校的工民建专业,经过70年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吉林省一流专业、吉林省优势特色专业(A类)、吉林省品牌专业、国家级CDIO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3年通过国家土木工程专业评估,2018年通过专业认证复评。学院现建有省土木工程抗震减灾重点实验室、省防灾减灾工程中心,省寒区住宅建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25人;2011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从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累计培养研究生93人。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工程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已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毕业生。
二、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教学规范严谨,教风务实,全身心投入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博士17人,硕士45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高校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新世纪人才等6人次,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具有国家注册工程师职业资格49人次,国外访学经历20余人次。
团队近两届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赛中7次获得一等奖。
三、专业介绍
1.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服务一线,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土木工程技术工具,具有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胜任土木工程大中型项目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和中小型项目的工程设计及咨询等工作,成为土木工程一线的具有执业工程师能力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法规、土木工程经济、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计算机软件应用。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工程监理公司、建筑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基建及维修管理部门工作。
2.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Road Bridge and River-crossing Engineering)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服务一线,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熟悉现代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技术工具,具有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桥涵水文、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与路面工程、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墩台基础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施工、设计、项目管理、项目招投标、监理和研究等工作。
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City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服务一线,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地下工程技术工具,具有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石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地下工程施工、地下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工程等课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设计、项目管理、项目招投标、监理和研究等工作。
4.智能建造(Intelligent Construction)(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备智能建造的设计、制作、施工等专业能力,能胜任一般土木工程项目的数字化设计、工业化制作、智慧化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Python程序设计、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材料、智能测绘、房屋建筑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信息化建模基础、装配式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结构软件应用、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智能施工组织、装配式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信息化建筑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法规、建设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软件应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软件应用、现代预应力技术、组合结构设计、大跨钢结构、云数据与数据挖掘、传感器与物联网、智能机械与机器人、数据结构、建筑环境智能化系统、智能制造与建造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土木工程BIM辅助下的数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慧化施工管理和研究等工作。
四、科学研究
近年来,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高层次成果不断增多。学院现有科技厅、发改委设立的4个省级科研平台,发挥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在装配式建筑、寒区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低能耗建筑和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形成特色,并取得显著成果。近5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5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1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授权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编制国家级标准1部,地方标准7部。
五、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充足、先进,建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部和力学实验教学部,实验室面积10060平方米,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与国家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建立了3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成了1个国家级、3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六、学生科技创新
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近五年里,我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吉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等省部级及以上竞赛中,累计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118项,其中国际(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5项;省部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9项。
2019-2020年度,获得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吉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2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吉林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经过选拔参加省赛项目3项)获得吉林省创青春挑战杯省级一等奖一项。
获得吉林省创新创业创意(三创)竞赛省一等奖一项获得三好全国施工技术大赛奖项如下:本科团队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本科个人奖:2个个人二等奖,3个个人三等奖。
七、就业深造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领导直接负责,学院和各系指派专人进行就业相关指导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进行。广大毕业生以“思想作风朴实、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良好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近年主要就业单位:中国电力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铁六局、中交二航局、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路桥集团建设发展公司、第二航务工程局、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等。
八、优秀校友风采
1、徐建,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我校工民建专业。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建筑业一级项目经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联系的专家。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砌体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担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并培养多名博士研究生。先后承担了十余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全国优秀结构设计奖等评审工作。
2、艾立兴,男,满族,1935年11月生,辽宁凤城人,1957年毕业于我校工民建专业。退休前担任甘肃省白银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我校校友总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甘肃校友会名誉会长,白银校友会名誉会长。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白银市书法家学会名誉主席。
1957年参加工作,就职于第八冶金建设公司和西北冶金建设总公司,参加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两个特大型企业的建设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与甘肃省金昌市和白银市两个地级市的筹建工作,1983年任中共甘肃省金昌市委副书记,1985年任中共甘肃省白银市委副书记,1992年任甘肃省白银市政协主席。
系甘肃省六届省委候补委员、甘肃省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在艰苦的环境中扎实工作,虽无丰功伟绩,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心尽力。回顾40多年走过的道路,无怨无悔。
自幼热爱书法艺术,在职期间,公务之余坚持函授书法学习,临帖不辍,1996年退休后更加专心致志从事书法艺术活动。书法作品在海内外书画赛事中获金、银、铜奖30多次,艺术成就和书法作品先后被收入《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当代书画家作品集》等40多部典籍中,2003年出版《艾立兴书法选集》。
3、刘国栋,男,中共党员,1992年7月毕业于我校工民建专业,我校校友总会理事,北京校友会会长。现任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毕业后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曾担任项目副经理兼项目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职务。1997年,任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分局常务副局长,1999年,任分局局长,先后承建埃塞俄比亚的TISBABY、FINCHAA电站等工程。2002年,任为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副局长,后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现任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4、周卫军,男,1956年出生辽宁省,1980年毕业于我校工民建专业。现任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曾任鞍山钢铁学院基建办公室主任;1993年加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任万科集团东北经营管理本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沈阳万科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大连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任万科集团副总裁;2011年3月任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九、专业咨询电话
(0431)80578537、80578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