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汽车工程学院是学校依据“中国制造2025”“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依托省特色高水平机械工程学科设立。学院以“智能车辆工程”“智能运输工程”等新兴交叉专业为特色,现拥有1个省级示范性“智能汽车产业学院”、2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师资力量结构合理、教学成果丰硕、科研成果显著。近三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省科技厅重点研发等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满足汽车、交通等领域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重点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行业发展。
同学们,汽车工程学院会成为你们成长成才的沃土、展翅腾飞的起点!到汽车工程学院来,是一个具有远见的选择!
——徐学东(教授,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长春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前身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为凸显发展方向,加强发展特色,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经学校党委决定在原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基础上,成立建设汽车工程学院。目前,学院设有汽车服务工程系、智能车辆工程系、智能运输工程系、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汽车实验教学中心5个内设机构、1个省级示范性智能汽车产业学院、2个省级科研平台;同时,吉林省汽车服务工程学会秘书处设在学院。
一、学院简介
学院现设有智能车辆工程、智能运输工程、汽车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汽车构造实验室、智能汽车设计实验室、汽车智能检测实验室、汽车产线数字孪生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汽车仿真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智能驾驶实验室、车路协同实验室、汽车标准研究室、特种车辆开发实验室、汽车主被动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室、元征方程式赛车实验室、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室等14个专业实验室。获批吉林省汽车智能检测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吉林省智能交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与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汽车产业学院”,2022年被批准为吉林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同时,学院与一汽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零跑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上海凌云、人保财险长春公司等32个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院依托行业协会,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成立了广西汽车集团—长春工程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室、中国计量认证(CMA)—长春工程学院汽车智能检测实验室、吉林省汽车服务工程学会标准研究分会—长春工程学院质量标准研究室、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技术科普中心—长春工程学院汽车智能驾驶实验室、军用方舱—长春工程学院特种车辆开发实验室。在保证学生实践实习条件和质量的同时,构建了学校科研成果-工程化-生产企业应用的桥梁。
二、师资力量
汽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先后荣获“吉林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名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1名教师被评为“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名教师获得吉林省高层次人才称号。2名教师被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得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2年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建成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三、学术成果
汽车工程学院坚持贯彻“科研强校”战略,瞄准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凝练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解决了多项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企业委托科技攻关项目6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10项;授权专利56项;发表学术论文168篇,其中SCI、EI等检索57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编制团体标准18项。
学院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CCTV杯亚太机器人,大学生数字化设计等大赛,近5年,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CCTV杯亚太机器人、大学生数字化设计等大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13项,国家三等奖19项,省级奖项234项,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学生出色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学科建设
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智慧交通等重大战略,立足于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汽车、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的需求,完善多学科相互交融、持续优化升级的学科建设。学科以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汽车可靠性测试、车路协同等技术为载体,为汽车、智慧交通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为国家和地方输送高级技术人才。
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推动先进技术交流与传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由学院牵头,联合吉林省11余所知名高校、10余家汽车服务企业,近300名会员组建成立了吉林省汽车服务工程学会。学科依托学会平台,协调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学术交流,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术氛围,打造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科团队,积极为教学、科研和育人服务。
五、专业介绍
1.智能车辆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智能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及坚实工科背景,具备进行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技术研究、设计、制造和汽车营销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能胜任汽车智能技术领域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后从事“车辆工程+电子+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相关工作。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车辆感知技术、智能车辆规划与决策、智能车辆控制技术、智能汽车感知与定位技术。
主要实践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现代制图综合实训、驾驶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设计。
2.智能运输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交通运输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系统掌握智能运输、物流规划与管理、车辆应用等相关领域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能够在物流与交通运输、汽车与轨道交通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运营及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5年后成为本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
主要理论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智能基础、交通运输工程控制基础、智能运输检测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智能运输检测与信息处理、智能车辆?理论与应用、运输组织学、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智能运输系统设计与集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现代制图技术综合实训、智能运输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智能运输创新创业实训、智能运输综合实训、交通运输控制与优化实训、智能运输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3.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为汽车服务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扎实的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领域,能够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管理服务及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成为工程一线具有执业工程师能力的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
主要理论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汽车营销服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现代制图技术综合实训、汽车拆装实训、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实训、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实训、驾驶实习、汽车管理服务综合实训、汽车技术服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六、国际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学习工作,与国际教育学院通力合作,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国门、开拓视野,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近5年,汽车工程学院向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悉尼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等高校派出青年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合作。为进一步扩大学院中外合作深度、广度,有效提升学科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提高学院办学质量,汽车工程学院配置专门人员,负责切实推进国际人才引进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多中外之间的交流、学习、访学、科研平台。
七、就业深造
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专业相关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近年主要就业单位: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零跑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博坦德工业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派格汽车塑料技术有限公司。
八、专业咨询电话
智能车辆工程(13504409376)
智能运输工程(13596008582)
专业咨询QQ群:863662477